伴随2015年投资和媒体热浪的退潮, O2O已经愈加少被提及了。
O2O过时了吗?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就像是手机一样,10年前总会强调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但目前用任何一款手机,已经没这个定义。
由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方法,就像目前的O2O一样,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了,这不是说无关紧要了,而是网络化的当地生活服务为主的O2O成为了生活的主流。
但,大量的当地生活化服务这块大市场,格局已经渐渐明晰,后续者已经没任何机会再进入。
1、国内外O2O竞技上半场已经终结2011年从千团大战开始,O2O在中国遍地开花,在出行、餐饮、家政、旅游、当地化服务范围涌出很多O2O企业,其所采取的花钱补贴的模式也迅速推进了用户的培育和市场的成熟。
依据艾瑞数据显示,生活服务O2O市场的增长率超越30%,渗透率高达40%,创业人士、资本、媒体扎堆,O2O范围成为野蛮成长的红海。
依据易观数据显示,伴随人口红利消失,互联网+进入存量年代,线上拓客本钱增加,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但因为前期资本乱入,被吹上风口的O2O范围存在很多伪需要项目,用低频、商业变现模糊,长期花钱补贴致使批量中小O2O企业直接走向死亡。
著名的YC孵化器的投资的外卖O2O平台SpoonRocket,先后筹资1350万USD,但在2016年3月宣布停止营业。
总筹资金额5000万USD的餐饮外卖创业公司Maple,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宣布关闭。
无独有偶,过去以1.1亿USD的估值募集了5700万USD的Sprig,也在2017年5月宣布破产。
而在国内,O2O行业同样发生着巨变。
就在上个月,饿了么并购了百度外卖,百度将流量导入饿了么,进一步优化O2O范围的布局;除此之外,在15年十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合并之后的新美大积极谋求转型,但迫于体量过于庞大,传统的佣金模式很难飞速迭代升级;58和赶集则开始向广告展示型流量路线进攻;而百度过去砸下重金的百度糯米则完成策略转型,开始专注于为商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式的全渠道一体化营销服务。
由此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过去群雄并起的O2O竞技上半场已经结束,O2O下半场也已经呈现出市场分化势必性的特征,现在留在赛道内的主要玩家也都意识到,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为O2O下半场积蓄力量将成为行业主流。
2、O2O下半场需要更明确的方向伴随O2O行业的进化,对于平台、企业、用户来讲,整体都处于在一个急剧变化和调整升级的状况。
对于用户来讲,伴随O2O市场的教育,渐渐的成熟,他们不会简单地满足优惠和打折等基础性服务。
期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商品体验。
同时,客观环境也在变化,伴随线上线下相连接愈加紧密,同时虚拟现实结合的人工智能、AR等技术渐渐的商业化,这势必需要平台需要提供一体化服务,譬如借助点菜平台提前点餐、排队等等;外卖范围,提升送快餐速度,提升用户的体验。
对品牌企业来讲,经过前期的体验和市场角逐的加剧,对于互联网+技术服务和推广优化的程度愈加高。
但同时对于商业化的回报和变现的需要也愈加强烈。
这对于平台来讲是个巨大挑战。
在平时功能以外,准确投放、推送相应企业的内容,引起用户消费需要,拓客、流量、变现更直接、有效。
不同行业的商户的需要也会愈加个性化。
对于平台来讲,原有些同行角逐将会进一步升级,扩展到更多行业和品类的角逐。
滴滴打车原本是一家专注打车服务的公司,伴随规模和用户群体扩大,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到社会民生的高度。
包含出租车、专车、快车、代驾、企业服务、共享单车等全方位的出行服务。
城市出行、云数据剖析、AI技术、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法等等。
而美国的Yelp本来是一家餐厅点评的网站,但它的主要收入是广告,面对的主要角逐对手包含:户外广告公司和提供商,报纸、电视与其他媒体公司,Google、雅虎、必应等搜索引擎公司,与其他线上服务提供商。
因此,在O2O竞技下半场的赛道之上,之前有着长期技术和资源积累的公司会走的更远。
对新美大而言,业务涵盖外卖、电影票、旅游、打车等多个业务。
在专注于传统的佣金模式的同时,新美大也在积极探索O2O下半场更合适我们的商业模式,前不久推出了推广通商品,提出了Co-Line Marketing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广定义,除去需要满足团购模式下企业传统的需要,新美大也开始尝试为企业提供全渠道一体化营销服务。
只不过受制于传统佣金模式的业务体量过于庞大,现在还没办法彻底完成转型。
而相比于新美大,糯米这种当地生活化服务平台转型则愈加轻巧飞速。
原有些连接品牌与买家的功能也在升级和调整。
从原来的买家的用户,企业的连接,变成了连接企业、买家以外,还要连接百度整个体系的资源和技术积累,以云数据技术为背景,为买家和用户画像,同时基于百度的服务和商品,打通百度系内部的连接,贯穿应用场景,形成推广闭环。
除此之外,糯米最近还对外发布了全新的New SIVA推广体系,强调了百度平台流量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打通,重构推广模型,为品牌及商户带来规模化但更具个性输出的解决方法。
此举能有效的借助百度原有些流量优势,和技术积累,同时又能把百度原有业务、当地的原有零散的推广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还这其中包含基于当地大的商圈的广告屏等其他关联资源的整理,聚屏业务塑造的是一个构建生活圈媒体,达成平台B端、C端、媒体生态推广链条。
从而形成线上、线下场景联动,最后连接成一个包含技术、推广、流量新的生态商业圈。
3、O2O的终局只是巨头美国消费点评网站Yelp上市之后,大动作频频,它前后回收了5家公司,包含Qype,餐厅和夜店的预约的App SeatMe、 Cityvox、外卖平台EAT24(2017年已经供应)。
试图塑造的是一个全新的基于O2O商品和服务而衍生出来的信息服务化平台。
但因为自有核心技术不够,在整体的角逐势态开始看上去疲软。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Yelp一直在不断优化排名问题,由Moz和Distilled这两家业内搜索公司为其提供网站SEO咨询服务。
Yelp优势在于有大量的优质评论,大家只须用谷歌搜索,就或许会搜到各种各样对消费和选择有直接帮助和参考的内容。
但在Yelp拒绝了Google5.5亿USD的回收提案后,它面临的形势也渐渐严峻。
由于Yelp75%的访问都直接或者间接都来自Google。
而搜索巨头Google在2011年斥资1.51亿USD回收了饭店指南服务Zagat,同时大力塑造的谷歌Places,正在为为当地商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充裕的资金和技术人才,Google大概在该当地服务范围赶上Yelp。
这也表明Google将会在该市场发力。
Yelp虽然成功上市,但股价从最高峰到目前,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二,可见资本市场对于充满了悲观态度。
而在中国,目前无论是BAT,任何一家都在发力当地生活,以更好的服务和连接企业和用户。
腾讯投了新美大、阿里扶持了口碑、百度的嫡系糯米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各有所长。
假如参考Yelp的进步路径和格局,在下面,流量、技术、推广等三个部分将会成为这其中重点性的指标。
在这其中,腾讯系善于流量,阿里善于商业,百度系善于技术,但因为搜索引擎对商业和流量天然的优势加持,在向推广的转型和探索上,百度系又拿了一个大的比分。
一方面百度糯米开始作为百度推广等传统广告形式的一个有效补充,发展出了万亿生活服务当地小企业线上广告的全新市场,有效的广告互补给了商户更多的信心,也给百度糯米本身创造了更多的盈利机会;而其次,围绕这BAT之间进阶的战争,百度O2O策略的转型直接让其牢牢把握着通往当地万亿生活服务市场的连接权。
但不管最后格局怎么样变化,很明显的是,O2O的下半场已经和创业人士无关,只剩下了巨头们的发力和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