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烧烤  餐饮  创业投资  家居  创业项目  互联网创业  智能  创业赚钱项目  企业管理  小程序创业模式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人物 » 正文

一个传统老炮的生死深思:从估值10亿到轰然倒塌,只用了3个月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7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646
核心提示:看到王永的微微拼车失败深思,很是感慨,这是一个传统老炮遇到互联网流量黑暗森林的教训课。...

看到王永的微微拼车失败深思,非常是感慨,这是一个传统老炮遇见网络流量黑暗森林的教训课。

如何死在补贴上?他有一句话:微微拼车天天要补贴掉100万元,最多的一天则为150万元。

重庆的团队要走80万竞价开户多少钱,只带来1000多个用户;唐山要走150万,基本没带来什么用户。

但,微微拼车App的客户体验非常差,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宕机三四次。

  创业大潮激励了一群人的理想,资本寒冬浇灭了一群人的期望。

对这两者都深有感触的,当属微微拼车的开创者王永。

他的项目赶上了创业最好的时光,商品上线短短几个月之后就遭到了投资人的热烈追捧,有人甚至对其估值10亿;他的项目也赶上了创业最坏的时光,没用多长时间形势急转直下,最后因筹资不顺倒在了资本寒冬里。

  大家用3个月的时间,从30人增长到300人,又用3个月的时间,从300人裁员到30人。

王永对网易科技记者说:现在回头看,当初的所有都非常疯狂。

  在最疯狂的时候,微微拼车天天要补贴掉100多万元,但后来证明其中30%甚至更多都被刷单者拿走了;地方分公司动辄向总部要走上百万的推广费,但结果只带来1000或者几百名新用户;职员常见拿着高薪,学硅谷文化,每一个月的水果酸奶钱都要花掉好几万。

  当然,疯狂没持续多长时间。

微微拼车在花掉4000多万人民币将来,彻底宣告失败。

这笔钱给王永买来不少教训,譬如:创业要防止花钱、避开巨头,不然命不在自己手中;筹资不可以贪婪,要准时拿钱,出价最高的未必最可信;团队里要有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打工心态的职业经理人总是靠不住;内控和管理工作一刻不可松懈,不然公司会死在内耗上。

  当然,贯穿微微拼车失败一直的一个问题是王永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创业人士,他把微微拼车失败80%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在公司最热闹的时候,我一度迷失了自己。

  估值从8000万到10亿  王永是楚星设计、品牌中国等企业的开创者,二十年来他在设计范围闷声赚钱,从未想过自己会与网上创业发生瓜葛。

  但在2014年,各种拼车软件层出不穷的时候,王永心动了。

由于热衷公益,王永一直关注并推进着公益顺风车事业的进步,当他看到商业版本的顺风车这样受市场欢迎之时,便决定卷起袖管自己干。

  于是,2014年4月,王永准备成立了北京微卡科技公司;十月,微微拼车正式上线。

和嘀嗒拼车、51用车、每天用车一样,微微拼车期望搭建一个拼车平台,便捷用户和乘客互助出行。

不同的地方在于王永是个传统企业家,他精于传播,且在全国各地拥有不少合作资源。

这个特征帮助微微拼车飞速壮大,同时也致使了微微拼车的最后失利。

  故事回到2014年十月,微微拼车只有不到30名职员,公司账上的资金也不到400万。

但凭着王永在顺风车范围的号召力,与全国各地的合作资源,微微拼车在多个城市飞速打开了市场。

  资本接踵而至。

2014年12月,微微拼车拿到了400万人民币的首笔投资,投资方叫中新圆梦,对微微拼车给出的估值是8000万元人民币;2015年1月,微微拼车拿到了750万人民币的第二笔投资,投资方叫茂信合利,给出的估值是1.5亿元人民币。

  这两笔投资的进入,让王永的胆子大了起来,微微拼车随即进入职员和业务的大跃进状况。

在2015年的1月将来,王永对微微拼车是行业第一这个事实深信不疑。

他告诉网易科技,当时微微拼车的业务覆盖了国内18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越百万,日均订单在3万单左右。

不断入职的新职员挤满了坐落于中关村南大街的铸诚大厦16层,人满为患之后又到楼上楼下租用了更多的场地办公。

  大家上了《新闻联播》,我主演的电影《顺风车》也启动了预热。

王永回忆说,当时所有看着都欣欣向荣。

包含中信资本、盛大资本在内的一大波投资机构络绎不绝地来登门拜访。

他们给微微拼车的估值也从1.5亿变成3亿,又从3亿变成5亿、8亿,直到10亿。

王永在微微拼车大约持股70%,根据10亿估值一算,他的身价已为7亿。

  当时感觉自己立刻就要成功了,很亢奋,天天几乎十六个小时都在工作。

王永甚至开始谋划上市,谋划全球化,谋划一个规模更大的私家车共享经济平台。

  中新圆梦、茂信合利都期望能投出更多的资金,但被王永以不愿出让更多股份、期望小步快跑为理由拒绝了。

当投资人给微微拼车估值1.5亿、3亿、5亿的时候,假如王永拍板,钱或许非常快就会到账。

但王永期望听到更高的出价。

  终于,中信资本喊出了10亿价格,王永开始心动。

为此,他甚至还拒绝了一家A股公司10亿人民币回收微微拼车的请求。

但非常快,他就为我们的贪婪和犹豫付出了代价。

  投资人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在微微拼车最受资本追捧的日子里,有一位知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约了三次才见到王永。

除去王永每天要跑三四个城市演讲、比较忙的原因外,他也坦诚,由于估值涨的太快,自己有了傲气、不知天高地厚。

  骄傲和贪婪加在一块,让王永在犹犹豫豫的状况下拒绝掉了不少急于入局的资本,而把将来孤注一掷在出价最高的中信资本身上。

就在中信资本做完尽职调查、筹备开投决会之前,故事发生了致命转折滴滴来了。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

合并后没过多长时间,就传出滴滴将要推出拼车商品滴滴顺风车的消息,这对微微拼车、嘀嗒拼车、51用车和每天用车这类拼车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讲,是很致命的一击。

事实也证明,没过多长时间,拼车行业的另一个创业公司爱拼车就宣布了停止运营。

而摆在其他玩家面前的最迫切问题是滴滴把投资人都吓跑了。

  王永显然没预测到如此的结果,不然他应该先拿一笔钱活下来,而不是一味等待高估值。

有趣的是,在宣布推出滴滴顺风车之前,滴滴的团队还曾拜访过微微拼车,并且信誓旦旦地对微微拼车的高管说,滴滴不会做拼车,即便做也会采取回收或合作的方法。

这件事让王永到今天都耿耿于怀。

  滴滴把中信资本吓跑将来,微微拼车并没立刻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那时候,微微拼车天天要烧掉100万人民币,账上的钱所剩无几,但假如放低估值去筹资还是有肯定机会的。

  果然,盛大资本来了,他们给微微拼车的估值是4亿人民币,想投出1亿人民币换取25%的股份,其中4000万来自盛大,另外6000万来自两家跟投的机构。

与盛大的谈判很漫长,而微微拼车账上的钱已经快要花光了。

为了保持仅存的一点期望,王永个人先后拿出2000多万投入公司。

  在业务方面,微微拼车一度加强了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补贴力度,只是为了能做出好看的数据给盛大看。

目前回想起来,王永说,那时候自己就是赌博心态。

  而结果是,他赌输了。

2015年6月,股市狂跌,在这种背景下,盛大资本在投决会上决定不会投资微微拼车。

而王永转身去找其他投资人时,发现没其他人有丝毫接盘的意愿,无论估值可以降到多低。

  自知大势已去,王永加强了裁员的力度,从30人到300人比较容易,但从300人到30人,过程中的痛苦不言而喻。

  管理失去控制搞垮微微拼车  筹资失败结束了微微拼车的创业之旅,但这只不过表象,真的杀死这家企业的,是其在策略、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王永说,对于失败他一个人要承担起80%的责任。

作为董事长,王永刚开始主导企业的策略和外部事务,但在筹资、招人、技术和管理等宏观层面,他的判断力都明显不足。

  微微拼车的一位前职员告诉记者,王永对于网络不甚知道,前期他在筹资方面太过乐观和傲慢,后期则没做到当机立断。

公司在用人上也没形成规范,王永独断的现象时有发生。

王永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合伙人,这类人给微微拼车初期的扩张工作带来非常大帮助,但后来他们用尽各种方法掏空了这家企业的资金。

  假如王永手下有一支称职的高管团队,微微拼车可能也不至于失败得那样忽然。

但问题是,没。

  现在王永对微微拼车前高管们的评价是简历都非常牛,不少人在华为、金山、摩托罗拉、百度等大型IT公司供职过,但对于网络商品的开发和运营却不甚知道,也基本没带领上百人团队的经验。

譬如在商品方面,微微拼车App的客户体验非常差,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宕机三四次。

  但最致命的问题出在资金上。

微微拼车从开始到最后一共花出去4000多万,王永觉得其中至少有一半被浪费了。

第一,在市场补贴方面,微微拼车做得不够精细。

有一段时间,微微拼车天天要补贴掉100万元,最多的一天则为150万元。

  大家没把钱补给真的需要补贴的人,王永说,补贴是一种自残行为,短期内看着仿佛有点兴盛,但事实上并没培养起任何的用户忠诚度。

反而招来很多的职业刷单者,在大家的后台,刷单比率至少占到30%。

  但补贴并非微微拼车花钱的唯一出口。

在竞价开户多少钱上,这家企业的内控问题相当紧急。

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了这种情况,譬如通过合同造假的方法侵吞推广费,譬如一顿饭上万元的应酬费。

王永说,甚至有的地方,几十万的推广费花完了,下面职员居然说没见过这类钱。

  聊到这里,王永的情绪有点激动。

他说,当他发现这类状况的时候已经晚了,由于此前微微拼车的高速增长掩盖了不少问题,而财务权一直在CEO蒲繁强手里。

  上述微微拼车前职员告诉网易科技,蒲繁强在财务方面基本不进行任何规划和管理。

各地来要钱,一般都会赞同,也不问钱如何花,也不考核实质的成效,只负责加油打气。

譬如,重庆的团队要走80万竞价开户多少钱,只带来1000多个用户;唐山要走150万,基本没带来什么用户;北京的一个活动花费了20万,只带来100多个用户。

  高管每一个月薪资3万多,媒介总监2万,总监的助理都要1万5。

王永做企业20多年,本来他有我们的经验和判断,但当高管们用网络要信赖、透明、快步伐等理念来游说他的时候,他动摇了、相信了,他们告诉我,大家要学硅谷,天天穿个大裤衩、穿双拖鞋来上班,天天要有水果、酸奶,要美味好喝。

有一个月我看账目,买水果、买酸奶的开销都好几万。

  当王永发现这类问题的时候,公司账上已经没钱了,他把我们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甚至还找朋友借了不少钱,用于裁员、整理微微拼车剩下的摊子。

  4000万买来什么教训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回到2014年十月,你感觉微微拼车的结局会变吗?  对于这个问题,王永声称自己虽然没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吸取了前述教训之后再去经营微微拼车,胜算必然会非常大,或许目前拼车范围剩下来与滴滴顺风车对抗的就不是嘀嗒拼车,而会是微微拼车。

  王永说,创业就像登山,他以前在我们的小圈子里小有收获,但就仿佛只到过海拔2000米的山顶。

而经过微微拼车,他去过了海拔3000米的地方。

虽然结果摔得非常惨,但教训也是财富。

  微微拼车给王永带来不少教训,譬如:创业要防止花钱、避开巨头,不然命不在自己手中;筹资不可以贪婪,要准时拿钱,出价最高的未必最可信;团队里要有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打工心态的职业经理人总是靠不住;内控和管理工作一刻不可松懈,不然公司会死在内耗上。

  当然,也有对人性的考虑。

以前我做公益,碰到的仿佛都是好人;做了微微拼车之后,遇见的仿佛全是坏人。

王永口中的坏人,指的是刷单用户和侵吞公司财产的职员,我在湖畔大学上学,马云就跟大家讲,世界上其实没好人,也没坏人,人的一半是善,另一半是恶。

  回想起纠结估值的那段时间,王永也承认自己有点贪婪,迷失了本性。

而在怎么样处置人性的问题上,王永的答案是必须要靠规则。

  当然,假如再创业,王永肯定不会选择类似拼车如此通过疯狂补贴来角逐的行业。

买卖总归要赚钱,要有收益。

O2O补贴大战,其实都是自欺欺人。

王永说,网络是一种工具,大家不可以把网络当饭吃,真的的发动机还是商业本身。

本来我对这个道理的理解还是比较深的,但在那段狂风暴雨的时间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在采访完王永之后,记者与另外几位拼车行业的专业人士探讨微微拼车的成败。

不少人表示,在他们眼里,像王永如此的传统企业家来玩网络,几乎注定要败在网上创业者的脚下。

  但王永觉得自己曾离成功非常近,现在内心日渐释然,他说自己还会继续创业:假如一个创业人士,能栽一个非常大的跟头,对他将来做更大的事情,肯定是有巨大帮助的。

 
关键词: 经验教训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中国加盟网 - 品牌创业加盟,创业加盟找项目,最新招商加盟项目,创业项目加盟排行榜